云朵新歌《云归》民族融合音乐绝美发声

时间:2019-01-10 | 编辑: ZSL | 来源:搜狐音乐

摘要:什么才是最美妙和民族与现代融合,其表现形式当然千差万别、各自精彩,但云朵的《云归》,显然是这个领域最出色的作品。


云朵的《云归》,真是美到叹为观止 民族融合音乐,一直是中国流行音乐工作者,在音乐生涯中最重要的课题。什么才是最美妙和民族与现代融合,其表现形式当然千差万别、各自精彩,但云朵的《云归》,显然是这个领域最出色的作品。 即使有若干之一,《云归》依然也是之一中最优秀的之一。 一首优秀的民族融合作品,说起来很难,但总结下来倒也简单。就是需要精湛的技术,和艺术的想象力。 《云归》当然两者都有。

创作《云归》这首作品的金志文,现阶段可以说正处于创作的巅峰状态,在多年的音乐实践之后,如今的金志文,已经能够很熟练的将很多民族音乐的精髓,融入到一首作品里,不仅毫无违和感,而且浑然天成。 比如在《云归》这首作品里,虽然是用现代的电吉他和失真效果,以及非常西洋的弦乐,但因为在吉他Riff设计上的接地气,也让整首歌曲从一开场,就宛如让人置身于华藏庄严世界海。 之后以梵音诵唱作为和声,不仅增强了音乐的层次感,也更衬托出整首歌曲那种宁静与无边感。 这样融合传统与现代,并且打破音乐疆界,激活音乐最纯粹、最原始意境的形式,在国际乐坛都被定义为“世界音乐”(World Music),而《云归》也就是一首以民族融合现代的标杆性“世界音乐”作品。 一首歌曲,理论上它的质料是有限的。比如它有有限的时长,以及有限的音轨容量,或者和弦组合。但音乐的最大魅力,就是可以用有限和有形的歌声、乐器,去营造一个无穷无尽的世界。 金志文在音乐上对于《云归》的塑造,恰恰很好点了词作者王耀光的题,将后者“一花一夏”、“一木一夏”、“风起云归”、“冬去春来”的景象,以音乐的方式铺陈出来。而王耀光的词,也发挥出古代汉语言简意美的抽象性,让云归的意象既自然又充满着文学美。

与此同时,作为一首民族融合类作品,在《云归》这首作品里,你却听不到大量民族乐器的堆积,最简单的乐器、最常规的编曲配置,却因为创作上的想象力,让一切突破技术的边界,呈现出更无边的乐韵。 这种突破,当然还包括云朵的演唱。甚至可以说,云朵的歌声,也成了《云归》这首歌曲破壁的关键,她的歌声,也成了云端之上的那道霞光。 可以用叹为观止这样的形容词,来定义云朵的演唱。 讲道理的说,这是一首只适合聆听,完全不建议翻唱的歌曲。在音乐的世界里,有的歌曲可以用来感动,也可以拿来互动;但有些歌曲,你只能静静做个旁观者,这过程也许有点被动,但因为歌手的优秀,却能让你体会到音乐的最高境界:享受。 在相当高的音域里,云朵纯净的声线,不仅没有给人一种刺耳感,反而因为民歌那种啼音,更让人感到一种高耸入云的清脆感。在这里不得不说,像《云归》这样的音乐,确实需要一种在云之上的歌声,才能体现出云归这个主题,以及云归这个印象。 源于天赋和技术的高音音域,也从艺术的角度,将这首歌曲从俗世中分离出来,所谓的天籁之音,就是这种离人间很远,可以把人带到另一种境界的声音。 而在《云归》这首歌曲里,云朵除了借鉴并融合了很多地域的民歌精髓之外,经过她自己的领悟与融合之后,也形成了一种只属于云朵的发声体系。所以,你很难用已知的标签,去定义云朵的歌声,她的歌声就是一种传承之上的创新,既有源头、也有专利。 即使在一个起点很高的音域里,云朵同样在《云归》这首歌曲里,因为意境的起伏,从而变幻出比云上更云上的声音,也不禁让人赞叹她在音域层面的无尽可能性。

与此同时,云朵在这首歌曲里,不仅很好地将人声与音乐氛围融为一体,其仙音的歌声,也在一定程度上,引导着音乐在不断推进、翻涌,如同“为归途的人指引回家”。 云归处到底有什么?没有人知道。但听了云朵的这首《云归》,至少可以用这首作品,去补充你我的想象。 值得一提的是,《云归》这首作品,除了这个汉语版本之外,还有一个羌语演唱的版本。一首歌曲、两种填词,在华语乐坛并不少见,但同时拥有羌语和汉语版本的歌曲,却少之又少。当汉语的博大精深,遇上羌语的原乡情浓,在同样的歌声同样的音乐里,又会产生怎样的意境转化? 且听下回分解。


免责声明: 文章如果来源是转载,内容的真实性未经核实,与爱特豆无关。如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有误,请联系本站做编辑和删除处理,文章仅作参考。

关注爱特豆:
扫描下载APP
发布活动、参加活动,
影视类活动抢票神器!
关注订阅号
随时查看影视最新资讯
权威,及时,有情怀!
相关文章:
评论一下

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: 010-57205690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:kefu@itedou.com

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招聘信息 | 注册入口 | APP下载 | 寻求报道

Copyright © 2015-2019 爱特豆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北京爱特豆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   京ICP备15044288号-2   京网文[2018]4740-381号

X